出生率这么低,人口或许才是未来房地产最大
今天(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标题为《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的文章,随后人民网转载此文,所取标题更加直接——《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此前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月刊)年第6期,也发布了《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的文章。
人口问题仿佛在今年突然爆发,引来主流媒体此消彼长的集体发声。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43‰(这里是千分号),新生婴儿数比年少了63万,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则持续上升。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人社部的原文说,我国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呈现三个下降、一个上升、一个收缩的趋势。三个下降是指出生率下降、出生规模下降、出生规模下降。
一个上升指的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一个收缩指的是经济主力人口继续萎缩。
其中每一条都能看到背后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国家的人口能不能增长是由总和出生率决定的,当这个数字达到2.1-2.2之间时,即适龄女性在一生中平均生至少两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更替的需要,使人口总数不发生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总和出生率是6.0,处于生育高峰,在年时极速下降至1.2左右(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处在全球最低的水平。
虽然人口统计数据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足以窥见中国巨大的生育压力。
年全国首次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约八千万对,但是实际年出生人口为万,仅仅比上一年增加了万,占全部符合二孩夫妇比例不到2%。
年,政府开始鼓励生育。
6月25日,辽宁打响第一枪,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年)》,提出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6月29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陕西省年人口发展报告》,建议出台鼓励生育措施;8月2日,湖北省咸宁市出台全面两孩配套政策,鼓励将二孩及以上产妇产假延长至6个月,同时报销费用,试行弹性工作制等。
政策尚未完善,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日本、新加坡、韩国先后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并没有多大效果。
人口对房价的效果立竿见影
房地产界有一句被奉为圭臬的名言: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人,说明需求端收缩,房价不跌才怪。
中国现代人口迁徙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年的17.9%增至年的29.0%,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主要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引发了一线城市的迅速升级;
到了年之后,随着中西部城市自身的发展壮大,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回流,诞生了一波二线城市的崛起。
年,多地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相比于一线城市的“没诚意”,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成为人口聚集地,比如大量互联网人在过去一年里流入成都。
人口趋势对房价的作用立竿见影,那些人口流入量大的城市,如深圳、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等地,不仅新房价格涨势凶猛,随后在全面调控之际,二手房也比较抗跌。其中,杭州甚至成为长三角房地产中的新领头羊。
当然也有人口流出却房价还上涨的地区,比如神奇的东三省。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减少人口数量排名中,吉林、黑龙江、辽宁分列前三。
今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排行榜中,长春、哈尔滨、沈阳6月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涨幅却达到10.2%、10.9%和9.8%。
这种特例的存在,是因为东北三省声势浩大的棚改货币化政策,并不违背人口与房价的常规逻辑
。
人口降低=没有接盘侠
“长期看人口”适用于单独的地区与城市,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时,生育率降低,是否将对房价起到同样的作用?
老人方面:国际惯例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截止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亿,老龄化人口占比约11.5%。有机构预测,到年老龄化人口占比将达3.6亿,届时每4个人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对于房地产市场,这部分人是没有购买力的。
青年方面:现在年轻人买房,有很大一个原因是结婚,因此提前了很多人的购房年龄。
民政部数据显示,年一季度全国登记结婚.7万对,比5年前下降近3成,离婚登记97.4万对,比5年前多出4成有余。
过去5年的婚姻数据表明:结婚的越来越少,离婚的越来越多。
同时,中国男女的平均结婚年龄,从上世纪70年代的21岁左右延迟到21世纪的27岁左右。在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初婚年龄更是在32岁以上。
晚婚晚育,意味着购房需求的后置。而对于在婚前就已经买房的人来说,他们的需求,就仅限于有了孩子之后的改善市场了,这又得回到生育率降低的问题上。
被尊崇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对低生育率和人口萎缩的危害性有深刻认识,在其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他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最大原因归结为“人口骤减”,并称他个人对不愿采取接纳移民政策的日本未来“感到极为悲观”。
相比于日本,中国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得更早一些,但目前仍然缺乏有力措施。
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