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世界观有多少陕西人达不到125

撰文

孙壹璨韩双羽

编辑

简佳

农历虎年前夕,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正式出炉:全年GDP突破万亿,增长8.1%,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18%……

特别是人均GDP约为8.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25万美元,这是新中国成立72年以来,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世界人均GDP水平(约1.21万美元)。

陕西:“大概率”达标

人均GDP,陕西表现如何?

1月19日,依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年陕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可知,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以七普统计人口(.万)计,年陕西人均GDP则为7.54万元,与全国平均差值仅在毫厘之间。

其实,全国平均值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达到的数据。

知名财经作者“宁南山”分析称:人均GDP1.25万美元,如果放在全球70多亿人中,也就10亿人左右比我们高;如果放在全国各个省份,也仅有三分之一的省份能够超过平均值,其余三分之二的省份还在平均值以下。

▲图:各省人均GDP排名

据图一可知,达到全国均值的有11省,占总量的35.5%;这11省最新人口数为5.95亿人,占年全国总人口数(14.12亿)的42.14%;而陕西,恰恰在其余未达标省份的第一名。由于年陕西设定的GDP增速为6%,大概率将在这一年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1.2万美元)。

▲图:超过均值人口与省域分布

但“被平均”仅仅可以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正如宁南山所说:“在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个省市里面,这些地方也存在不少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市。”

例如年全国只有“京沪苏”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接近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的水平;而“粤浙闽津”这些我们熟知的东部发达省份,人均GDP在1.5-2万美元,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以甘肃为代表的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的欠发达地区,仅高于印度和印尼水平,还不足北京的1/4。

因此,不能草率得出“全国有近六成人口未达到人均GDP的全国平均值”以及“近6亿人接近高收入国家最新标准(美元)”这样的论断,更不能下“陕西已十分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的结论,高质量发展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那么陕西各地市表现又如何?

答案是仅有榆林、延安、西安3市人均GDP达到了全国均值,以此作参照,全省达全国平均标准的人数为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7%。

这样的现象,佐证了十九大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榆林:GDP与可支配缘何“倒挂”?

榆林成为陕西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原因很简单,一是总量大(.18亿元排全省第2),二是人口相对较少(.48万人排全省第4)。

但金融棒棒糖关切的是,作为人均最高的城市,其内部会不会更加不均衡?

研究发现,榆林12个区县中,人均GDP达全国平均的共有6个,而比全市15万元的平均值高的仅有2个,分别是神木和府谷。

先看神木,以32.32万元登顶,这个数字比榆林全市的2倍还多,几乎是“全市最低值”绥德的8倍。这也可理解为神木给榆林全市平均的太多了。

再看府谷,以全市第3的GDP总量(.88亿元)和第6的人口数(25.54万人),创造了全市第2高的人均GDP(28.81万元)。更值得注意的是,比府谷人口数低的6县恰好是榆林全市所有低于全省人均GDP的地区。

众所周知,被誉为中国最大煤田、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就主要位于这两地,从其命名中也可看出煤炭资源对神府两地的重要性。这也更加佐证了我们的判断:倚煤而立的榆林,其县域分化几乎是陕西“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

那么榆林人经济情况究竟如何,或者说“神府”两地人是不是真的壕?这里,我们有必要再研究下国民经济中另一个关键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它与人均GDP也呈正相关。

从上图对“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可知,全省范围内西安为最高,且是陕西惟一达到全国平均值的城市;如果按陕西平均标准,还可以算上杨凌示范区。这也能说明陕西这一维度的平均值绝大部分是被西安拉高了。

而单从榆林看,达到全国平均的既不是神木也不是府谷,是榆林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GDP总量第2、人口总数第1的榆阳区。

对比总在不经意间。研究至此,我们又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结果令人震惊:神木和府谷居然排在垫底。

至此不难得出结论:尽管神木(3.47万元)及府谷(3.26万元)的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前,但因非常高的人均GDP表现,反而成为严重“比值倒挂”的城市。其间就是我们关切的重点:GDP含金量。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是反应经济水平的指示器,数值越大越说明“GDP含金量高”,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大则GDP对人均收入的贡献越大。采矿、伐木等资源依赖性行业GDP对人均收入的贡献较低。经济越发达的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的结果越大。此一规律在世界范围的大数据是,中国为40%,日本为45%,德国为57%,美国63%。此一规律在国内的大数据是,上海为48%,北京为44%,武汉为31%,鄂尔多斯为27%。

回看上图,陕西数据为37%,榆林为18%。

破题:高质量就业是关键

榆林终究还是个例。

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仍是当下掣肘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其中,就业是第一要素。

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陕西年的数据是2.86万元,约为全国平均值(3.51万元)的80%。但核心问题是“多块”的收入差距如何提高?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此,我们不妨再来看看陕西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

若换算成比值,榆林占比最低,渭南占比最高(54%),全省除榆林、宝鸡、延安三市外,其余地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显然,这个比值看上去并不能直观的和就业挂钩,此时我们发现了温州现象。

年,温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6万元,人均GDP为7.91万元,比值为75.34%。这个比值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有专业人士表示:这说明“人工要素”对个人收入的重要性,似乎能反映出温州“东方犹太人”“遍地是老板”“人人给自己打工”的创业景象。

▲图:《温州一家人》剧照

回到陕西,我们也能发现一系列推动“均衡式高质量发展的迹象”,为我们今日写作提振了重要信心。

例如:西安发挥科技输出核心职能:代表性角色是“秦创原”的1+N模式,目前已与汉中、安康、铜川、宝鸡、商洛、榆林等6地市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这种突出科技成色的意图,将有力提升人工要素在GDP中的占比。

例如:铜川借工业强基的造链效应:在全省打造23条重点产业链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配套产能花落各地,年6月山东上市公司玲珑轮胎()投资60亿于铜川,就是重卡汽车产业链的效力。

例如:安康对劳密型产能转移的欢迎:高大上的现代科技产业未必适于所有城市,安康“无中生有”搞出毛绒玩具之都,解决近10万人就业,就是受益于“苏陕合作”的东部产能转移,“六保六稳”大棋局下,也是一种另类的高质量就业。

例如:渭南对涉农产业的集中鼓励:焦点是蒲城现象,除产生了“美邦药业”这家过会的上市公司之外,还有正在冲击上市的“石羊农科”,有刚刚被并购的专精特新“麦可罗”,这种完全依托内力的实业冲动,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

综上,金融棒棒糖认为,中国首次达标世界均值是事实,内部的发展不均衡也是事实,但“有压力才有动力”,陕西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探索,但结果必然是优化人均GDP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推动,最终提升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