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秧歌她们把满腔喜悦释放在
胶州秧歌,一直是青岛胶州最靓丽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有多年的历史,演员10人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胶州秧歌,我们将带您走近胶州秧歌第七代传承人、原胶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吕文斌老师。
吕文斌老师,出生于年,土生土长的胶州人,毕业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年参军,在军宣队担任舞蹈演员。先后到上海歌剧舞剧院、安徽省艺校进修舞蹈。年退伍后,进入原胶县文化馆工作。同年,有幸拜胶州秧歌第六代传人、省级“非遗”传人胡志蕴为师,学习扇女角色,是胶州秧歌第七代传承人。
在四十余年的秧歌传承和学习中,胡志蕴老师对秧歌艺术传承的严格和苛刻,让吕文斌老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年,国家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正式启动。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民舞专家,带领胶州文化馆成员一起下乡走访,让吕文斌老师真正体会到秧歌的无限魅力,更加深了她对这项家乡艺术的热爱。期间,吕文斌老师还参加了《民间舞山东卷胶州秧歌》的编纂,并承担审稿、排版、校对工作。当年,胡老师口述动作,吕老师画出场记图,每一幅秧歌动作图就是在纸面上反反复复推敲定稿的。现在,大家熟知的胶州大秧歌的“三弯九动十八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归纳提炼出来的。
年,高峰、蔡铁源、胡志蕴、吕文斌共同参与编著了《胶州大秧歌》。其中,吕文斌老师主要承担审稿、排版、校对工作。,作为第一部系统梳理和介绍胶州秧歌的专著出版了!
几十年来,吕老师用专业知识和多年实践,把秧歌的内在元素上升到学术层面,在全国、省市的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不断编纂优化教材使教学标准化,让秧歌在保持根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胶州师范艺术班培养的学生,现在都是胶州各个小学的领导和骨干,许多优秀的学生考入了各大艺术院校;她编创的节目在全国、省市的舞蹈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她热心公益,把传承、发扬胶州秧歌,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起胶州秧歌,我们也将带您走进胶州秧歌领军人物姜萍老师。她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南方舞蹈学校特聘民族民间舞蹈高级指导教师、青岛艺术学校特聘专家、胶州老年大学秧歌舞蹈老师、胶州市胶州秧歌研究会副会长。姜萍老师从事胶州秧歌普及传承发展已有40多年,曾被山东省省文化厅授予文化志愿服务年度人物,荣获青岛市优秀文化志愿者、胶州市一星志愿者等称号。
由姜萍老师创作、编导并主演的《胶州秧歌火样红》、《樱桃红了》、《中国喜事》、《喜上加喜》、《金秋翠韵》、《万泉河水》、《丰收的喜悦》《美丽心灵》《布老虎富了俺的村》等多个胶州秧歌舞蹈节目,登上从地方到国家级演出的舞台。这些节目舞姿柔美,通过现代舞台艺术手段编排后,更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其中,《喜上加喜》代表青岛市参加山东省舞蹈比赛,荣获最佳创作奖和最佳表演奖;编导并主演的胶州秧歌舞蹈《金秋翠韵》,参加第三届中国秧歌节节目展演,获得优秀节目奖;编导并主演的胶州秧歌舞蹈《胶州秧歌火样红》,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健身秧歌比赛获得金奖;《樱桃红了》在首届全国“美蕴秋歌”社区教育文艺成果展演中,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选送的个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十佳节目奖……她还赴韩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获得金奖,提高了胶州秧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做为胶州秧歌领军人物,这更加让姜萍老师觉得肩上承担了一份传承弘扬胶州秧歌的责任。自年至今,姜萍老师一直担任胶州老年体协秧歌舞蹈的辅导老师,到胶州的各个镇街、社区、村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青岛、城阳等地的社区、村庄,为中老年秧歌爱好者进行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节目的培训辅导和彩排。她还多次应邀远赴广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学生授课和现场演示。多次应青岛艺术学校邀请,为该校学生授课,学校现在有了好几个胶州秧歌班。40多年来,她手把手传授技艺的中小学生多人。
非遗专栏作者董志刚和胶州秧歌演员合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844.html